●張丁弋文/圖
“我得先把10畝地種出效益,弄清了方法才能因地制宜擴種50畝、100畝,繼而把我的種植經驗傳授給村民,帶動大家增收致富。”屈恒榮說。
今年37歲的屈恒榮是高坪區龍門街道三匯口村村民。在北京務工多年的他每次回家,看到大片撂荒地雜草叢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三匯口村的撂荒地重現生機。
2019年12月,熱愛種植業的屈恒榮從北京返鄉,復耕撂荒地,做起多品種混種“試驗田”。屈恒榮相信,在他的努力下,“試驗田”一定能變成“高產田”。
屈恒榮四處學習種植知識,白天虛心向農科所、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請教,晚上在家自學,同時積極參加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的相關培訓。但復耕之路困難重重,從開墾荒地時機耕條件受限,再到資金周轉困難,他經歷了不少考驗。
8月25日,筆者來到位于屈恒榮的試驗田,各式各樣的作物讓人目不暇接,每塊都精心標上編號、產品名稱以及種植時間。屈恒榮正身背除草機冒雨在黃精地里除草(如圖)。
“撂荒地的雜草生命力特別頑強,生長速度極快。我萬萬沒想到,最大的阻力竟然是除草。”雜草嚴重影響了作物的生長,隨之也帶來了高昂的生產成本。為了解決雜草問題,屈恒榮每月定期請專業技術人員用除草機除草,并以每天80元的價格請了近20名村民長期在基地除草。
2020年3月,屈恒榮開墾了40畝撂荒地種植黃精、白芨等藥材,今年又相繼開墾了80畝種植紅薯、南瓜、玉米、芝麻等作物。
一年多時間以來,屈恒榮不斷實踐探索,掌握種植技術和作物生長規律。他很快就了解到,當地土質不宜種植黃精,而紅薯的產量最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基地去年產值達到了30萬元,當地近20名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和務工的方式,人均年增收達7000元。
“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哪一種產量高、效益好,我就在下一年給村民推薦。”屈恒榮說,他打算再復耕200畝荒地,種植一些目前效益較好的作物和藥材。同時,繼續探索、篩選出適合本村種植的優良品種,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拓寬路子。
9月6日,國網閬中市供電公司員工來到該市江南街道龍潭村黃玉珍老人的水稻田里,幫助老人搶收稻谷。 82歲的黃玉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國網閬中市供...
●張丁弋文/圖 我得先把10畝地種出效益,弄清了方法才能因地制宜擴種50畝、100畝,繼而把我的種植經驗傳授給村民,帶動大家增收致富。屈恒榮說。 今年...
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節,走進順慶區農村,隨處可見豐收景象。順慶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炳林介紹,該區今年水稻種植面積11.9萬畝,9月中旬可全部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高坪區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633行動方案,持續用力抓產業、抓基礎、抓收入,農村生產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民有了實實在...
聯系我們
電話:0817-2719266
傳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號“恒河羅曼威森”11樓。
郵編:637000
郵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
關注 好充食